首页 > > 正文

【日本文史漫笔324】江户时代有“反骨精神”的文理通才平贺源内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蒋丰

NHK的大河历史剧《茑重荣华浮世梦》展现了“江户出版王”茑屋重三郎的传奇故事。与之有关的现代式存在,无疑是同名的“茑屋书店”,它也时常成为北京书界年轻人群体中的网红话题。一种说法是,书店的创业始祖增田宗昭当初为商号取名为“TSUTAYA”,也就是“茑屋”的罗马字拼写,据说就是出于对茑屋重三郎的追慕。说起茑屋重三郎,最早记载它的刊物是1774年7月刊行的《细见呜呼御江户》,而为此文作序的作者是个奇怪的笔名“福内鬼外”。历史资料显示,“福内鬼外”就是另一个江户时代的奇才平贺源内。能为茑屋重三郎作序,平贺源内之奇一定更出其右。

我曾在此前漫笔中写过的杉田玄白在回忆录《兰学事始》(岩波文库,1982年3月)中就记录过和平贺源内的对话。真可谓是,名人大家之间,“往来无白丁”!如果给日本的历史文化名人打上一些刻意的符号,那么平贺源内担得起“全才”的称号。在日本闭关锁国时代,他是一株不被时代束缚的文化之树。作为“兰学者”引进介绍油画、矿山开发等外国文化和技术;作为文学者被视为日本艺术形式“戏作”的鼻祖,在“人形净琉璃”领域留下诸多杰作。这还不算完,他甚至被称为“日本的达·芬奇”,完成了包括静电发电装置、防火布、万步计、寒暖计、磁针器等在内的上百种发明。我不禁在想,这样的文理通才,想必一定会被正在苦熬备战高考的高中学子们所羡慕吧。能够如此“通吃”,也正是平贺源内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那么传神、了解起来却惊掉下巴的原因所在。

平贺源内并无什么高贵的身世,但下级武士的家庭也并没有淹没他勤学善学的天赋。自年少之时,平贺源内就爱好本草学,而且擅长诗歌、绘画。人之幸,有时在于知己之伯乐。高松藩藩主松平赖恭赏识其才华,派他到长崎学习。平贺源内拜著名本草学家田村兰水为师,研究本草学和生物学。经过精心的治学和研究,1757年平贺源内在汤岛推动举办了日本历史上首场药用植物博览会。汇总几次成果后,也形成了其历史上几部重要的科学专著《物类品骘》。说到《物类品骘》,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只是一部科学书。如果读最值得推荐的江户思想史入门书《德川思想小史》(中公文库,2021年7月),会发现思想史家·作者源了圆对其大加赞赏的原因。平贺源内曾坦率地表达,那些只把读书误以为就是学问的儒学者和医学者,高唱着毫无裨益的论调,自认为穷尽了真理,却带来了无尽的错误。而作为他这种“反骨精神”的代表,《物类品骘》超越了科学范畴,在史学家眼中有着极强的思想史价值。作为一个中国读者,也令我十分意外的是,翻看《物类品骘》,它的第1至4卷有着对《本草纲目》的分类体系的合理参考和模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着中日两国在草药学领域那些珍贵的互动交流。

作为“戏作”名家,多少是否会沾点“色气”?这还真会被读者猜中。纵然有着一身的才华,平贺源内最令后人嚼舌的莫过于他的“男色家”身份。终身未娶,孑然一身,独爱那些令自己心动的歌舞伎艺者。最有名的恋情,要属他和江户时代最负盛名的歌舞伎“女形”二代目濑川菊之丞的故事。男男之爱的惟妙惟肖,不妨从大河历史剧《茑重荣华浮世梦》中感受。

有史料记载,平贺源内晚年因杀伤他人,入狱而死。虽然对他的死仍有着众多的历史猜疑,但作为好友的杉田玄白为其作的墓文“呜呼,非常之人,喜非常之事,行止亦非常,缘何遭此非常之死也”则十分贴切地总结了他的一生。或许,天才,往往是怪异之人吧!(2025年2月6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