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日本文史漫笔227】玉津岛神社与和歌圣地的诗篇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蒋丰

用诗词歌赋为一方水土加上灵魂和气质,是文人墨客的最高浪漫,古往今来,概莫能外。绚烂了千年的日本和歌的文化长河里,那位被世世代代奉为和歌之神的“衣通姬”,以时间为伴,始终坐镇在被誉为和歌圣地的玉津岛。“圣”地而非“胜”地,因为它不止是那天水一线的风景令人神往,而是住着日本人的文化灵魂。犹如一首长歌,随海浪翻腾,随夕阳远去,又如早潮涌来。

走过回荡和歌之音的玉津岛神社,看过山部赤人以笔命名的片男波,登高圣武天皇为之而叹的奠供山,在和歌山的和歌浦,仿佛能够打开从日本飞鸟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历史画卷。山部赤人是万叶集的代表歌人,善于歌咏自然。和歌浦位于和歌山市的南端,是流入纪伊水道的和歌川的一段海湾,西面是海,其他三面群山环绕,舞动的冲岛、礁石和海岸线,仿佛注入灵性。距今1300年前的724年,即位的圣武天皇离开奈良古都,沿着纪之川向西行走于南海道,纪伊国的这片碧海蓝天映入其眼帘,无疑是心驰神往的。否则,也不会有圣武天皇为永久地保护这番绝景专门颁布的诏书,更不会有山部赤人那广为传颂的“和歌之浦芦花边,野鹤如云向天鸣。夜空无尽渡月影,冷光飘过静无声”的绝世和歌。在日本歌人的笔下,和歌浦的美是有声的,是动态的,是山与海、鸟与花、月和光的融合,所到之处,皆为故事。

说起和歌山,就离不开和歌山城。如果说玉津岛神社深深植根于和歌浦的灵魂,植根于日本和歌的文化中,那么这座城更像是一位会讲历史故事的能手。“本能寺之变”后3年,也就是在1585年,丰臣秀吉统一纪州后,命其弟在此筑造新城。有人说,日本的历史是由一座城一座城堆砌而成的,颇有道理。和歌山城的名气,不仅是因为负责筑城的是和黑田孝高、加藤清正比肩的“筑城三名人”之一的藤堂高虎,更在于这座城的名字源自游览和歌浦之后的丰臣秀吉之命。试想,当一代名主在潮起潮落中看尽绝景时,丰臣秀吉和和歌山城的不解之缘也早已被历史注定。

除了这样的政治“姻缘”,浮世绘名师的歌川广重又怎能错过它的艺术存在呢?《六十余州名所图会》中的“纪伊 和歌之浦”,中,鹤在海上飞,浪在海中涌,天、山、树融为一体,无论为其咏唱怎样的和歌,似乎都不为过。

再猛的英雄,过不了的除了“美人关”,恐怕还有像和歌浦这样的“美景关”。丰臣秀吉并不是垂青这片圣地的唯一之人。江户时代,德川家康的第10子德川赖宣成为纪州藩主后,也成为圣景的守护神。不仅如此,还在当地的杂贺山修建了纪州东照宫,以此祭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去世后,同样在当地的妹背山为其修建了多宝塔。在德川赖宣看来,为父母择一处安“身”之地,再没有比和歌山更为奢侈的了。这,是否可称之为孝道的“天花板”。

时至今天,东照宫仍然春、秋两季都会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在德川家康的忌日还会举办“和歌祭”,现在已经成为每年5月和歌山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活动。和歌之圣,圣在歌赋满盈,更圣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当地人们正是以这样的虔诚去传承和歌之美。如果登上妹背山的观海阁,在独享远眺的和歌浦圣景时,仿佛能够听到海浪直击心房。2024年9月18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