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同学王帅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王海蓝

说实在的,大学毕业以来,我跟男同学联系极少。王帅是这极少数之一,且与他联系的次数也仍是屈指可数的。之所以想写写他,只因为他在我眼里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存在。

同学王帅的不同寻常,并不在于他是众人眼里的名人企业家。当然,他很优秀,是中国知名互联网集团合伙人之一、首席市场官,还曾做过中国雅虎总经理,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我从网上临时搜到的,其实同学中的高官或高管职位,对我这个久居海外的人来说没有概念。我眼里王帅的不同寻常,是缘于他精神层面上难得的那份纯粹与率真。

我在前不久收到了他从国内寄来的一本民间剪纸作品集,剪纸的作者竟是他10岁时就撒手人寰的母亲。王帅今年步入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像10岁的小男孩那样称母亲为"我妈妈"。他在新书中以诗体的形式,这样写道:”我把这些剪纸/ 今天做一个出版/ 或许/ 有些人看到了/也会说/ 这是谁剪的啊/ 这么好看/ 是我妈妈剪的/ 确实好看”。

翻阅完,有一种感动扑面而来。选择在清明节为往生多年的母亲印制这样一本剪纸作品集,这于他、于他的母亲、于那些封存多年的精美剪纸,无疑都是一种慰藉。儿时丧母,任谁都会终其一生无法释怀,尤其在成人之后衣食无忧的时候,更会不自觉地找寻母亲留在世间的所有影子。那本装帧精美的剪纸作品集,我觉得就是王帅与他的母亲之间很好的连接。

其实这些年,感觉他一直都在拼命地想与天堂里的母亲有所"连接"。王帅告诉我说,他在家乡的一所大学里,以他母亲的名义捐赠了四千万元,做成了一个教学区,主楼用母亲的名字命名为"忠秋楼",辅楼叫"子勤楼",母子相伴,他说这样自己就可以经常回家。外人或许只是认为他是作为企业家为家乡做慈善的,但谁人知他在内心里有多想念天堂里的母亲啊!

早在大学时代,我从其他同学那里就听说了王帅在小时候没了母亲。但从他在大学时的日常表现,似乎看不出他有这种伤痛,不怯不卑,一米八的个头,甚至看上去有点儿痞帅,俨然不是那种在老师眼里发奋图强的学生,学习成绩更谈不上骄人,集体出早操的时候,我还见过他睁着惺忪睡眼迟来的样子。

跟他最初的接触,大约是在大一的下学期。他把我约到教室里,面对面地跟我聊了想成立诗社的事情。那场景距今太久远,记不清他当时聊了哪些诗人诗作诗社,但能让我记一辈子的,是他那句铿锵有力的话:“我们年轻,我们喜欢文学,我们有干劲和热情,足够了,怕什么!”我当时就被震撼了,没想到痞帅的皮囊内竟然装着一颗坚定的心!多年后,实践证明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总觉得跟他很强的信念感密不可分。

王帅确实是有才华的,他大学时喜欢写诗,而且相当会写。印象中他大学时代就在杂志上发表过现代诗,他的诗句简约明了,透着孩童般的纯粹和本真,却又耐人寻味。就连大学毕业之际他写给我的临别赠言,也跟他的诗句是一模一样的调调:“王海蓝你是个很好的女孩子/ 希望以后能够见到你/ 不因为毕业就再也看不见了”。

大学毕业之初,我们彼此是见到过,因为都留在省城工作了,但也不过两次。他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日子过得忙碌而无奈。他曾在忙完采访工作之后,顺道去我那里吃过一次面,因为我压根不会做饭,两人就在单位宿舍里吃了一顿方便面,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至极,他却没有一点嫌弃,吃得很香。还有一次,是他扛着一台17寸的小电视来到我宿舍。电视是宋遂良老师送给我的,当时宋老和夫人要去美国女儿家住一年,他家里有大大小小两三台电视闲置着,就把最小的那个送给了上班不久的我。王帅跟宋老是师生关系,犹如父子,一个爱才,一个知恩,宋老差他扛来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但毕业二十多年来,跟王帅好像只见过那两次面,他在省城报社工作没两年就去了外地发展。记得是他刚加入Alibaba集团不久,2003年他听说我远赴东瀛留学深造的事,就跟通电话说:“我们Alibaba在日本有办事处,等我有机会去日本出差,一定见面啊!”然而,我们至今没有见面,各自在人生中成长着,步履匆匆,十年间偶尔会有网络联系。他在商业界里叱咤风云,纷纷扰扰,我以为他早就不再喜欢写诗撰文。

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中文系出身的王帅,其实一直都没放弃过文学与艺术,虽然在商圈忙得不可开交。 “可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提高效率,彼此打通。”他在微信中云淡风轻地说。我突然想起网上有关王帅的一段介绍:在他看来,企业文化、价值、技术实力的传播,需要感性的传播,他认为 “公关就像给恋人写诗” 。总算连接上了,他原有的一直都在,早已渗透到他的工作生活中。

疫情期间,母校的老师提到王帅时,说他已经功成名就,48岁就要退休了。我惊愕了一番,直接问了他本人。他说自己无所谓退休可言,每天照旧早睡早起,做事忙碌。我知道他创办了一个杂志《中国书画研究集刊》,编委来自全球名校教授专家,投入力度很大。他本人还要写作,在某网某报上撰写艺术专栏文章,研究明清文化,还兼任国内几所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前一阵他发来自己尚未公开的文稿“河南访碑”和“濠上”,我读罢顿觉人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能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一束光,温暖整个人生。

王帅告诉我说:“我在艺术鉴赏和收藏领域比做企业影响力大,文学公益也是。” 他不是只为爱好,而是在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不清楚王帅为社会为家乡做过多少慈善公益,但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因为感动于时年八十岁的陆士清教授亲自张罗海外华文国际会议在复旦的召开,当陆老跟我聊起系里所给的办会资金不太够时,我立马想到了有着文学情结的王帅。尽管王帅跟我在离开省城济南后一直都没见过面,但他对我充满了信任,仅一个电话,他便答应了赞助那场海外华文文学盛会,之后直接汇款两三万给复旦陆老指定的会议方账号。王帅那次不留名不露面,默默地支持着我们这些贫穷的文学事业。

王帅最近两年与朋友创办了一个文学公号,名曰“天使望故乡”,主旨是在“路上看见欢乐和哀伤的岁月”,我经常打开阅读,于是又捡回对他笔下文字的记忆。他的散文也好,诗歌也罢,都是不上釉彩的原生态语言,纯粹如初,本真依旧,却又那般有情有义。不信,你看:

生日/ 女儿/ 你们说今年不过生日/ 同意/ 生活比生日有意义/ 未来比过去真实(出自《王副官的退休生活》)

妈妈 这些年我经常去看你 你知道的/ 山谷里的风一吹 松树就会轻轻地摇动/ 我就在你面前 看着风吹动着树叶/ 如果树叶往左边一晃 应该是你知道了/ 如果树叶往右边一晃 应该是我知道了……(出自《赵忠秋剪纸》)

时间真快,夏天过后就是秋。“希望以后能够见到你/ 不因为毕业就再也看不见了”,眼前又闪过王帅用他独特的斜体字写给我的毕业赠言,我想,差不多该跟同学王帅约见第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