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壮游中国】“中国第一县衙”内没有芝麻小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作者:蒋丰

距景德镇市区几公里之处,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县衙”的浮梁县衙旧址。作为“瓷都”的历史的重镇,浮梁不仅是名誉载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县衙旧址,更像是一座沉稳厚重的博物馆,道尽“一座县级衙,半部官文化”的背后故事。

喜爱中国戏曲的人或许早就对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牛得草先生的清廉县太爷唐成形象印象深刻。对“县太爷”这个概念不陌生的中国人,都知道古代的县衙门是最接地气的官署之一,是和寻常百姓距离最近的“政府机关”,也知道县太爷虽贵为地方大员,更多是个“芝麻官”。而浮梁县衙与众不同,除了是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县衙之外,更是全国唯一一个五品的“高配”县衙,把其他七品县衙远远甩在身后几条街。历史上的浮梁,是瓷器与茶叶的兴盛之地,经济产业和社会文明突出,且贡赋多,为其“提格”带来直接影响。如今,县衙内还有一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奉旨碑”——“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让这里成为古代中国规格最高的县衙,在地位上颇有点如今“直辖市”或“经济特区”的味道。

既有官建的严肃,也有民居的灵活,是浮梁县衙给我的第一印象,建筑上兼具徽派与赣派风格,颇有特色。县衙建于817年,历经5个朝代和民国,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古衙。今天看到的建筑虽在清代历经重建,但并不妨碍其古朴与威严。作为管理百姓万千事的衙门,在细节上有几个“不能错过”的看点。其一是县衙大门照壁上的“倒蝙蝠、莲花、如意云纹图”,用意突出,造福百姓和“出淤泥而不染”。其二是衙院里青石路上的“天语亭”,上刻“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16字,正面对着大堂“明镜高悬”巨匾,将整个衙院打造成立体的警示空间。其三是大堂与二堂之间天井中有两棵枣树,为当年县官栽种。取“芙蓉花好空人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之意,比喻小县令也能办实事。在这样的空间设计里,令人能够感受到“官设”,即清正廉洁。

县衙建筑在鼎盛时期全国遍布上千座,由于历经战火等等原因,完整和完好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这也更加突显浮梁县衙旧址的珍贵。人们多半限于电视剧里对衙门办案的认识,走进浮梁县衙,则有机会来一次沉浸式的体验。从“明镜高悬”的亲民堂,到原告被告跪坐的青石板,再到令人生惧的各种刑具,浮梁县太爷为民断案的场景在这里能得到完整地呈现。我尝试着坐到了县太爷,手拍惊堂木,大喝一声,体会一下那“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权力感”。于是,我浮想联翩,如果手握生杀大权和法律天平的官员不能依规办事,不能为民办事,那民为之所依的县衙无疑会成为“鬼门”的,这恐怕也是“中国第一县衙”努力向外界持续开放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谈到浮梁县衙旧址里的“特色”,须说说“历史文化长廊”。进入县衙,就会看到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的地面长廊,延展的312米距离里,记述了这里的风土、人文、历史、传说,可谓是“走一路,学一路”。作为一座县衙,把“县志”刻在人人走过的步子里,体现了对不忘传统的重视,为后人分享“来时路”,是一个地方城市最顶级的文化传承。

史料记载,浮梁县衙从建立至民国,共有347任知县理政,却无一人成为贪官,这在中国古代郡县史上实属罕见。要知道,“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浮梁县,茶税占到当时全国3/8,同时被唐玄宗御赐“浮梁御封窑厂”下的制瓷业也异常兴盛,拥有中国古代三大外贸品种的两种,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就这样一个黄金遍地的地方,历代县令都能够保持廉洁清正之身的县衙,的确不易啊!县衙内的浮梁清官廉士群像谱,也生动记载了浮梁历史上的清官故事。比如,北宋前期的浮梁县令许彭年,拒绝窑户老板的馈赠,是当地历代县令里唯一不买一件瓷器的人。清代浮梁县令黄绳先一生勤俭,秉公执法,在个人生活上“蔬茹皆自备,一毫不取于人”。在浮躁的官宦社会,这样的清流不可思议。时代在变,对一个一身正气的社会的神往却从未改变。

千年之外,浮梁是高人一等的“第一县衙”。千年之后,浮梁不仅是一座古城旧址,更是全国有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县衙内多处可见的楹联,仿佛寓意着这种教育,穿古至今,永恒不变。有“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也有“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更有“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得天独厚的传统官德文化资源,也成为浮梁的精神品牌。当对此理解有所深入时,大唐白居易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笔下的浮梁决不再是一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轻浮之城,反而多了更多的厚重。

古县衙前面的宋代“红塔”,是与浮梁县衙辉映的“打卡点”,高塔每层都用砖叠砌出平台,渗透着浮梁的古老,被誉为“江西第一塔”,还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其实,原名“西塔”而成“红塔”,是因长年累月在江南雨水侵蚀下,塔身通体被外渗的红壤浆液染红而得名,被亲切地比喻成“青砖裹上岁月的红”,颇有一番味道。作为文人骚客笔下知名的“昌江八景”之一,落日余晖下的“西塔夕照”则有“文照胜朝晖,紫烟连霄汉”的壮观,也让浮梁古县衙在现代的城市喧杂中平添一层历史的静谧。

如此看来,古老的浮梁县衙里,没有一件是芝麻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