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对血小板的研究,非常精细,成果卓越,但认识有误区,临床上对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等,也缺乏有效疗法。古代中医学里没有血小板的概念,但按脏腑气血理论,用中医药宏观调理的方法,却能治愈难治性血小板疾病,值得思考。
血小板的透射电镜(线粒体及颗粒等)与扫描电镜成像(伪足变形体)
血小板增多症例
53岁男性,肉店老板,5年来,感疲劳乏力,脚冷痛,3年前被大学附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高达1600 x109/L),用羟基脲、阿司匹林等治疗三年,血小板依旧超过正常值一倍,疲劳、冷汗、胃痛、脚痛等症状加重,不能正常工作而求助中医调理。停用化学药物,改用疏肝养血的中药制剂,一个月,症状及血小板数量改善,三个月后血小板数变正常,病症消失,巩固三个月,恢复正常工作,未再发。
血小板减少症例
48岁女性,主诉失眠焦虑,头晕无力,难以站立两个月。经检查血小板数25 x109/L,γ-GTP增高,被认为病危而紧急入院,行输血、输血小板、激素等治疗,一时回复倾向后更加降低。改用疏肝补肾中药制剂替代,一个月后为血小板数90 x109/L,三个月后125x109/L,症状改善,巩固数月,恢复正常工作,一年后复查,血小板稳定在150x109/L前后。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血小板以前被认为是血液中无用的细胞碎片,1882年发现其在血管损伤的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命名为血小板。随着电镜等深入观察,血小板并非板状,而类似变形金刚,是灵活变形的最小血细胞,称血小球更合适,数量上仅次于红细胞,比白细胞多。血小板正常值因统计不同而不同,大致120~400 x109/L(即12~40万个/μL),顺天堂医院设定为153~346 x 109/L,我以为比较理想的是150~350x109/L,如果低于100或高于450 x109/L,可视为数量上异常。当然质量有时比数量更重要。如果无身体不适,弱高弱低,不必担心,生活调理即可。
血栓症责任不在血小板
血小板寿命约一至两周。血小板虽然小,构造上比红细胞复杂得多,红细胞没有产生高能量的线粒体,而血小板有线粒体,还有很多颗粒,颗粒中含物质很多,可简单地概括为两类,一类物质促进血栓形成以止血和及时保护伤口,二类是生长因子等以促进组织修复。形成血栓以止血是血小板的天职,正常情况下,损伤修复后,血栓会自然溶解。常见的心脑血栓问题,主因是毒素等损伤血管的因素持续存在,责任不在血小板。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不能及时阻止血管伤口,更容易引起血管夹层。实践表明,血栓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内脏功能而得到根本解决。
总之,血小板是全身损伤组织,特别是血管系统最重要的修理工,应当得到维护,而不是对抗,心梗脑梗的责任不在血小板,故抗血小板的提法有误。实践中体会到,内脏正常,气血就正常,气血正常,血小板也就正常,所以维护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除急救需要输血小板或输血外,大部分情况,靠正确的中医药调理。肝硬化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关键也在调理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