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弱势时,如何保护自己?是忍辱让步,是断臂求生,还是勇敢反击?
有多少日本大学生遭遇“求职性骚扰”?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24年1月,面向1000名求职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的受访学生表示,在实习期间至少遭受过一次性骚扰。其中,“有关性方面的玩笑”这一遭遇占比最多,有38.2%;其次是“不断邀请吃饭或约会”(35.1%)和“强迫发生性关系”(19.7%)。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但就“求职性骚扰”这一现象来说,早在2019年就已经被媒体曝光过。
日本一大型总承包商企业大林公司的一名男性职员,利用招聘权力对一名正在求职的女大学生实施猥亵而被逮捕,但当年却没有被检方提起公诉。虽然在法律层面上为这起事件画上了句号,但在舆论层面上却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丑闻。大林公司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凡是接触求职学生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职场骚扰”方面的专项培训,并且要通过邮件形式向所有求职者声明:“我不会对你实施任何形式的职场骚扰”,甚至要求必须使用公司邮箱发出声明,以此作为企业层面的承诺,彻底杜绝类似的骚扰事件再度发生。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制定了《招聘合规手册》,禁止通过职场中介对外招聘,所有招聘手续必须全部在公司流程范围内完成,避免有人打着中介的幌子欺骗求职者。而且招聘时,禁止一对一,禁止私密空间,凡是在求职中出现任何问题,公司都要承担全部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求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人格尊严。
学校方面也提高重视。东京都内的一所女子私立大学提供专项的求职指导,包括“与招聘者在公司外见面的话,应选择咖啡馆等开放场所”“避免夜间拜访或面试期间饮酒”“不要轻易相信猎头或职场中介”,这些建议不仅是求职时的重要提示,也是工作后的注意事项。
尽管政府、企业、学校联合构建求职骚扰的“防火墙”,但很多涉世未深的学生还是心存疑虑,在他们看来,求职求职,没有低头的姿态,哪来“求”的效果?不仅对招聘者言听计从,哪怕遭遇骚扰也忍气吞声。对此,日本防骚扰协会的代表理事村嵜给大学生们一颗定心丸:“招聘者只是公司的职员,并非求职者的上司,不需要遵从他们的要求,如果你们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得当,可以直接向公司反映,完全不需要害怕和担心。”
劳动政策审议会作为厚生劳动省的咨询机构,也在今年11月份给出了建议:“求职者毕竟不是公司职员,即使他们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很难通过公司内部程序得以解决,因此需要法律从人权保护的角度给予他们实质性的支持。”
明年的国会例会上,有关求职者保护方面的内容将纳入法律修改的审议中,今后,日本的《平等就业法》将成为求职大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们的“护花使者”,保护他们从象牙塔的温室,走向职场的舞台——法律无法为他们遮挡人生的风雨,但一定会庇护他们免遭恶人的摧残。(作者系涉日业务中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