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日本文史漫笔145】在姬路城白墙间倾听历史的声音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翁道逵 蒋丰

姬路城,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一座古城。那是2022年金秋的9月12日,当我们从东海道新干线姬路城车站北口出来,远远地望见一条笔直大街尽端耸立的那座白色城堡——姬路城的时候,耳畔就不断响起历史的回声!

我们此行,并不因为姬路城是日本百座名城之一,也不是因为姬路城是日本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的古城,更不是因为它是日本现有12个留有天守阁的一座古城,而是因为有几个金额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徘徊——23日元、9万日元、10亿日元、28亿日元。

站在堪称雄伟、包含沧桑的姬路城前,观看着这个作为日本近世城郭代表的古城,我们很难相信,明治初年,新政府一方面是强力推行“废藩置县”的行政改革,颁布了追求国家统一的《废城令》,另一方面是在拆除古城的同时,把一些古城交给了军国主义心绪急剧膨胀的陆军省管理。就这样,明治新政府给日本古城史上写下了浓厚的“军城”篇章。

今天,许多日本人谈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期间,承认曾经把许多地方城市发展成为生产武器、提供兵源的“军都”,却不愿意谈论曾把许多古城发展成为“军城”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但是,我们则想写出来,想要告诉读者,姬路城——曾经是日本的一座“军城”。

明治初年,日本政府把姬路城交给陆军省。但是,陆军省并不因为免费得到姬路城而欣喜万分,反而觉得这是一份“重资产”,是自身的一个负担。没过多久,手握重大兵权的陆军省竟然决定把这座兴建于1346年的古城公开拍卖,结果是一位名叫“神户清一郎”的“富商”竟然以日币23元50钱的金额中标了。什么?23日元能够买下一座古城?先不说当年的23日元值今天日本多少日元,只说2011年10月发行的《城踏》月刊中,有一篇文章对此详加考证,指出这次拍卖中是有“猫腻”的,幕后的黑手就是陆军省。这在当时,应该也算是一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有消息说神户清一郎此后受到了一些方面的压力,他很快就把购买后拥有的姬路城的权利放弃了。于是,这座城在1874年(明治7年)重新回到日本军队的手中,成为由冈山县乡民组成的日本陆军步兵第10连队的军营。日本军史专家秦郁彦主编的《日本陆海军综合事典》(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2005年第二版)告诉人们:日本步兵第10连队曾经参加过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参加过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热河事变”、参加过1938年的台儿庄之战和武汉之战、曾在1940年驻守在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这是一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生命鲜血的侵略军队。

姬路城太老了,经不住步兵第10连队粗野官兵的折腾,他们一会儿在这里为了扩大军营而拆除本城、向屋敷、东屋敷等等,一会儿把这里的大小天守群、橹群(角楼)拆下来送到名古屋城。直到1878年(明治11年),陆军省第四局代理局长中村重远大佐才认识到姬路城是日本“国内无双的名城”,向陆军省提出保护性修复的建议。一门心思用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陆军省装模作样地换了21根木柱、强化了支撑天守阁的22根木柱,不肯在上面花费更多的军费。到了1910年(明治43年),眼看着这座历史名城出现了倒塌的危险,明治政府才在国会上提交议案,通过了9万日元的财政预算,拿出来对姬路城进行了一番“明治大维修”。

当我们在姬路城内看见“中村(重远)大佐彰显碑”的时候,可以推想日本人内心应该也知道,不仅明治政府的一道《废城令》,是对日本古城的一次破坏,战前的日本军队也曾经是日本古城的直接破坏者!

在巡游日本古城之旅中,我们看到许多古城都因为在1945年遭到过美军的空袭而坍塌,战后又重新修建的。但是,姬路城则属于例外。当年,这里曾经成为日本陆军的军需产业据点,自然会成为二战战末美军空袭的目标。但是,当地爱城心切的百姓给耀眼白色城墙的姬路城罩上了一个巨大的黑色保护网,让在蓝天中翱翔的美军战机难以发现。驾驶着美军B—29战机对日本姬路等地进行过空袭的机长阿萨多姆斯在战后50年之际“重访”姬路城时表示,“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古城,我的上司也没有给过相关的指示。那时,从雷达上看,只能够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亮点,很难确认它是历史古城的。”言外之意,如果确认了这里有一座日本古城,它早就灰飞烟灭了。这到底是美军的疏忽,还是日本人的狡猾,都应该留给历史进行评说了。

战后,日本在1964年(昭和39年)拿出大约10亿日元对姬路城进行了一番所谓“昭和大维修”。2009年到2015年又拿出28亿日元,再次进行了一番所谓“平成大维修”。然后,限定每天参观人数不得超过15000人。

离开姬路城前,我们再次翻阅《姬路城史》,得知这里不仅曾是日本陆军步兵第10连队的军营,还曾做过步兵第39连队的军营。这支军队参加过1905年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其结果之一是把中国清文化发祥地之一、大清王朝经营了200多年的奉天(今天的沈阳)古城彻底摧毁。

看着日本一次又一次重修的姬路古城,想着中国毁于战火的奉天古城,我们的心情,不是用简单的“沉重”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

除此之外,姬路城还曾经做过日本陆军第10师团的兵器库。该师团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建立的。1931年出兵中国东北,1934年轮换回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再次前往中国,与广岛的第5师团一起投身徐州会战。其后作为关东军的直属兵团驻扎在今天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44年7月被调往菲律宾,结果是在那里被美军几乎全部歼灭。今天的姬路市立美术馆,是当年第10师团的西仓库;姬路市基督教淳心会本部是当年第10师团司令官的官邸。

我们无心继续观看被称为日本“五大宝城”之一的姬路城,而是环绕姬路城,看看位于城南的“城南练兵场”遗址,看看位于城北的“姬山练兵场”遗址,看看位于城东的第10师团司令部和卫生病院的遗址,看看位于城西南的步兵第39连队的军营遗址。说是遗址,不过就是一块又一块碑痕。

历史,真的是非常无情。“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那些当年在中国“是物即取,是钱即劫”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在故乡的姬路城也是遗址难寻了。

最新的消息传来:2024年6月19日,因为城市经济窘困,姬路市市长清元秀泰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表示,市政府正在考虑对姬路城入场门票实施“双重价格”,本市市民的门票价格为5美元左右,外国游客的门票价格为30美元左右。增加的门票收入将用于姬路城的“保存用活”。

古老的姬路城,将从外国游客身上捋羊毛啦!(2022年9月14日初稿;2024年6月28日修改于千叶“丰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