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日本文史漫笔】黑川博行一定要在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中弄个角色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蒋丰

我在文字上结识日本小说家黑川博行,纯属“偶遇”。那还是在报社附近麯町的一家咖啡厅内,我看中了书架上一本名为《曾经居住在麯町的文人们》(彩流社,2008年6月第一版)。恰巧,咖啡厅另一侧的书架上放着许多“口袋书”——日本称为“文库本”,还写着100日元一册。我希望从咖啡店老板手中购买那本《曾经居住在麯町的文人们》,但是老板微笑着摇头说:“这是我的镇店之宝,不能卖的。”于是,我一气购买了黑川博行包括《国境》在内的8本小说,然后又打探能否购买下那本《曾经居住在麯町的文人们》。老板还是摇头,微笑地说:“我看出来了,您是一个非常喜欢书籍的人,但真的很抱歉,那本书我还是不能卖给您的。”买卖不成,咖啡喝着也就没有意思了。我起身离店,回到报社开始阅读黑川博行的小说。

在日本,黑川博行被定位为“冷硬派代表作家”。他1949年出生于爱媛县,毕业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系雕刻专业,还曾经在大阪府立东淀川高中当过美术老师。我不知道他有过什么知名的画作,只知道他上大学的时候,就把女同学雅子搞到手了。为了不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结婚了。还好,他的妻子黑川雅子如今作为日本画画家,名气一点不比黑川博行小的。夫妻俩各有强项,也许是维系一个家庭婚姻的“粘合剂”。

1983年,黑川博行的小说《两次离别》获得第一届三得利推理大奖。第二年,就作为作家出现在日本文坛了。要说,他算是运气不错的,1986年又获得了第四届三得利推理大奖,因为著名作家田边圣子看中了他的作品,他事后也因此把田边圣子称为“恩人”。1987年,黑川博行砸了自己的“铁饭碗”,辞去了教职,今后要做“专职作家”。

顺风满帆。1996年,黑川博行的小说《算计》“算计”成功,获得了第四十九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从那以后,他开始走“背”字,几次在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以及直木奖的评选中落榜。特别是2001年,在第一百二十六届直木奖的评选中,他以朝鲜为题材的小说《国境》虽然获得许多评委的支持,但最后还是落选了。这件事情应该告诉他:希望靠敏感话题获奖、希望靠打擦边球获奖,成功率常常与零结合在一起。直到2014年,他才翻身农奴把歌唱,其“瘟神”系列的第5本小说《破门》获得第一百五十一届“直木奖”。在此之前,他曾经6次成为直木奖候选人,为了这项日本文学界的头牌大奖,他整整等了18年!

黑川博行虽然可以称是“多产作家”,但却称不上是“快产作家”,大约一个小时只能够写满400字的一张稿纸。他创作的源泉是电影,一年平均要看150部电影。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每当作品改编的时候,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我能不能在这部电影里面弄个角色演一演。”结果,他也客串了不少电影。

在日本,许多喜欢写推理小说的作家,都有一屁股官司。2011年,黑川博行为了在小说中真实地反映爱知县警察本部威胁事件,想方设法地把这些刑警的“住民票”和“户籍誊本”都搞到手了。结果,一场官司兴起,他是一审败诉,二审胜诉,终审胜诉。好悬啊!(2024年5月22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