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宋真宗,好一个全民阅读形象大使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郭瑞炜

古人学业始终以“四书”“五经”为中心,我们对所学内容及字数,做简单统计如下:

《论语》 11705字

《孟子》 34685字

《易经》 24107字

《书经》 25700字

《诗经》 39234字

《礼记》 99010字

《左传》196845字

合  计  431286字

这些内容要求孩子从虚龄8岁到15岁之间学习,相当于今天小学到初中阶段。在孩子最喜玩耍时,把他们关在学堂,实际相当于一种软禁状态。对孩子来说,真的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和老师就一旁激励,让他们向了不起的人学习,于是就出现了劝学歌——趁年纪轻轻好好读书学习,这样将来才会前程好。关于读书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劝学的神圣而且光荣的共识,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世界里大多是枯燥且虚无的。于是,宋真宗赵恒就有这样一首《劝学诗》传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非常励志非常平易的诗文呢?他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历经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次一次对生灵的蹂躏,加上宋代“黄袍加身”开国本是武将叛乱上位的心理阴影,宋代统治者吸取了武将专权教训,所以就积极扭转这一局面—重文倾向不可动摇。

从立国之日起,就重文抑武,历代帝王恪守“以文化成天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祖宗之法。为了树立大宋王朝重文形象,赵家帝王亲做表率,给天下的士子做示范,以引领天下之风气。

宋真宗赵恒颇自信地自荐读书形象大使,写下此诗作,向世人展示自己高度关心下一代教育的态度;最重要的初衷是极端重视全民读书,指给天下文人仕子一条步步高升的金光大道。

赵恒本身是否热爱读书?他精于学问吗?他似乎除了写过这篇提倡读书的诗文,很不喜欢做文字工作,不太热衷组织参加引经据典舞文弄墨的文艺活动。从这一方面看,我们可以认为他相当务实,是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这,与开展过轰轰烈烈兴师动众封禅大典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不过,赵恒这篇诗文写得的确很好,的确达到了深入人心、点亮思想的作用。这首鼓励人读书的诗,采用四个对偶句和一个总结句,文字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丰富。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求,也体现了作者赵恒作为君主对广招贤士治理天下的期望和劝勉。诗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后来成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金句。

读书是个恒久话题,劝学是项面对全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读书不仅属于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工程;劝学不仅牵涉家庭力量,也是一项全民性事业;读书不仅仅是当下的急务,更是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这首诗歌形成了情真意切、给人启发效果,的确能推动“全民阅读”——让每个人在读书上牢记任重道远,不懈怠,多砥砺,风雨兼程;在劝学上责无旁贷,使命在肩,亟需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我个人觉得:宋真宗在书香社会建设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用我们朴素的观点看,他以这一篇诗文的成就就把平生留下九千多篇诗文想流芳千古的清代乾隆皇帝甩出十万八千里了。

普通人读书为了什么?

普通人读书要做什么?

普通人读书要怎么做?

……

这篇诗文给了人们直抵人心的揭示,具体、到位。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切入普通人的生活与思想,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和平民化的朴素视角说情说理,甚至把很世俗的生活画面列举出来供你参考。这必然会引发群众性共鸣,形成集体性共识,得到现实性的共为。

说到这,我想大声说——宋真宗:好一个全民阅读形象大使(2024年5月7日写于“三得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