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开诚布公的对话是日中经济合作的关键”

——访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会长佐藤康博

来源:《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作者:蒋丰

经贸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深化双方经济关系也是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关键之一。新的时代挑战下,中日经济合作如何进一步走稳、走实、走得更远,强化对话交流尤为重要。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联袂《日本华侨报》走进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总部,采访了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会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以下简称经团联)副会长兼中国委员会委员长、瑞穗金融集团特别顾问佐藤康博,听他分享对中国经济形势、中日经济合作的看法。佐藤会长着眼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出“开诚布公的对话是日中经济合作的关键”。

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推动合作

《日本华侨报》: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热词”。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新的预期目标。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更受关注。您如何看待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势?

佐藤康博: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它涉及多个要素,形势会随着要素而变化。第一要素是美国经济。从国际贸易视角看,美国经济变化对华事关重大。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良好,但今后美联储是选择降息还是惮于通货膨胀维持现状,会让经济走势大有不同,进而波及国际贸易。中国由于贸易的GDP占比较重,所以受到美国的影响也大。

第二要素是中国消费。这是我尤为关注的一点。据了解,中国正形成十分鲜明的以年轻群体为中心的储蓄动向,比起花钱,更愿意存钱。这颇像泡沫经济破裂后“失去的30年”里的日本年轻人的倾向。钱存而不花,会导致消费力低下,一旦常态化,就会形成通货紧缩心理,对经济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当然,我认为中国尚未进入这一阶段,今年一年的消费走势是关键。

第三要素是投资。投资助力了中国GDP。从国内投资来看,目前中国政府正欲通过财政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有所增加,而且城市基建已较成熟,着力点便成为一大课题。

从外资对华投资来看,就要从中国强烈期待日本继续加强投资的背景说起。今年1月,日中经济协会、经团联、日本商工会议所组成200多人代表团访华,拜会了国务院总理和商务部长,并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进行了探讨交流。中国政府热烈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中方表示,日本企业在对华投资方面无论存在什么困难或困惑,都可以畅所欲言,一定想办法协助解决。

我与中国有大约45年的交往,中国政府官员们如此积极的表态,显示出中国高度重视对日关系特别是强化投资合作关系。同样,日本企业也真切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如果日中能够将投资合作更加扎实落地,将为中国上述经济课题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看法,今后形势如何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课题,化挑战为机遇。我们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也愿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扩大对华投资。

寻求“最大公约数”,塑造新领域合作典范

《日本华侨报》:您刚才提到今年1月,日本三大经济团体时隔4年重启大规模访华,这也反映了中日经济关系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以及双方对彼此强化经济纽带重要性的共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干扰,中日经济关系也出现一些杂音和不和谐的动向。时代始终在变化,您如何看待双方当前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佐藤:我想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贸易市场巨大,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关乎日本企业的生死,这一点不曾改变。同时,中方明确表态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因此,我对日中深化经济合作持积极看法。但是,政治有时与民间经济的意向和氛围相悖,就比如中美经济摩擦投下的阴影。

目前,大家都比较担心特朗普再度成为美国总统,日本企业的真正顾虑是如果受到美国多方制约,全球的经济活动空间将被挤压,从而带来“经济封闭”,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和国民生活。国家间应摈弃对立,坚持协调与合作,努力构筑法治、开放、健全的国际秩序。如果中美对立进一步加剧,局势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仍是日本今后极其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尤为关注的是碳排放、少子化和老龄化领域,这也是双方共同的课题。关于碳中和,日本在碳减排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正寻求二氧化碳土埋技术等合作,相信今后双方在环保领域能够进一步强化互惠关系。

在少子化和老龄化方面,日本当前出生率仅为1.3,韩国更甚,只有0.7。中国也正逐步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人口减少,意味着经济衰弱,必须采取措施才行。

日本为此推出了多项措施,包括日中两国都关注的医疗措施。如果能精神抖擞地工作到70岁或75岁,就能对冲人口减少。而要实现70岁健康工作的目标,从40岁、50岁就得改善生活习惯,合理开展运动,做好疾病预防等。“预防疾病”领域,日本走在全球的前列,也备受中国医学界的关注。因此,有很多中国朋友专程赴日接受尖端医院的精密体检。日中如果联手合作,将会前景广阔,实现双赢。

就经济关系而言,不仅日中两国过去互为重要伙伴,今后在特定领域的合作也尤为重要。如国务院总理所说,日中两国如果能塑造合作典范,将有望向全亚洲推广。

包括印尼、马来西亚等在内,亚洲整体也将迎来少子化和老龄化,相信各国都希望看到日中两国的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拓亚洲市场,提供有力的解决方案。

改善商业环境,为挖掘合作潜力“赋能”

《日本华侨报》:诚如您所言,中日经济合作应该放眼亚洲,志在全球。要扩大经济合作空间,就需要更优质的商业环境。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商业环境?

佐藤康博:说到中国的商业环境,大家一般都会谈及中国的部分法律法规。外国人只要在中国境内就有义务遵守。其实,日本也有相关法律,我们对此也能够理解。但是,这部分的法律法规适用于什么地方,有着怎样的因果关联,在华的日企还弄不明白,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说,企业希望明确知晓行动的界限与后果。这就好像过河时你得知道走在哪会掉下去,走在哪是安全的。不清楚界线在哪,就没法继续走下去。中国商业环境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透明度。我们期待中国未来在提高可预见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我还想从日中商业环境角度出发,谈谈人员交流。包括科研领域在内,日中两国的学生虽然可以自由到对方国家留学,但近来双方对彼此入境人员的审核越来越严。虽有不得已的前提,但自由畅通的人才交流是商业的基础。无论是科研界还是产业界,大家都切实感到当前人才交流相对停滞。工商界也有同感。对日中关系而言这是一大课题,应该进一步增进人员交流才行。对此,我感受十分强烈。

以上是我对中国商业环境的看法。我本人在签证问题上也有亲身体会。我去中国的签证是工作人员代办的,我们也向中方的商务部长说过申请签证的难度。对方表示理解,但同时说中国人去日本也是一样的困难。事实确是如此,但我想如果能稍微做出一些改善,两国的人员交流就会大为不同。都说人员往来是经济交流的基础,那么目前人员往来就是一大课题。

开诚布公的对话是日中经济合作的关键

《日本华侨报》:您是中国经济界的“老朋友”,和中国有着45年的深交。一路走来,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中日经济合作一定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您认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什么?

佐藤:这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目前,我作为丰田章一郎先生的后任,担任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的会长,同时也是经团联的中国委员长,和中国有着多渠道的往来。我经常建议日本经济界人士应向中方坦率地表达所感、所想,包括发现的问题。但是现实中,大家往往顾虑中方的立场,最后选择了缄默。

我们和中国商务部长交流时,坦诚直接,效果很好。只有坦率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同样坦率的回应,这对日中关系而言非常重要。当然,考虑到政治因素,现实会比较复杂,即便彼此提出问题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解决。但除非你清楚地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否则你就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正如朋友间相处。不交心,就成不了挚友。

正所谓“忠言逆耳”,如果朋友能够直率地跟我说,“你得注意点措辞”、“你的坐姿不对”,我才会受用改正。好好沟通的话,对方会明白你是为他好,这样一来两个人就会更加亲近。当然国与国之间要建立这样的关系并非易事,但在商业领域,日中双方都需要加深理解,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付诸行动。

另一方面,毕竟日语也有词不达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也想请中国朋友就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向我们坦诚地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日本企业才能安全地“过河”。如果没有人告诉我们,日本企业就不敢积极大胆地投资。所以我认为,这才是日中经济合作的关键。因为工作原因,我今后还有机会再与中国的同行们见面交流,还会继续坦率地向他们表达这种想法,当然我也会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开诚布公,或许这是日中经济合作的关键方式和态度。开诚布公,或许正是促进日中关系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