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拱辰街头话“拱辰”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郭瑞炜

途径拱辰街,不由想起宋代的王拱辰。

先说这街。“拱辰街”不是她真名,她曾用名“北门大街”,两个名字都源于“拱辰门”——合肥古称庐州、又称庐阳,古时有七座城门,拱辰门为北门,寓意着“拱卫北辰,四方归向”。经近年网络大V及一众吃货力推,这条不足五百米小街倒成了网红打卡地。岁月变迁,可惜拱辰门遗址在环城公园边只有一块“拱辰门”的碑刻了。

再说这人。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人。北宋时大臣、诗人。王自幼家境贫寒,小时父亲去世;王又是长子,就和母亲挑起家庭重担。他孝顺母亲,生活俭朴,诚实守信,受邻里夸奖。喜读书尤刻苦,十几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乡试和会试成绩都非常优秀。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参加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份考卷,发现王拱辰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定为状元。王是与欧阳修一起赶考的,王拱辰第一、欧阳修第二。这第一是宋仁宗钦点,哪里想到,王不但没谢恩,反而开口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把状元判给别人。”引来众人议论纷纷。真是天下奇闻:科举考试四五百年,没听说谁把到手状元往外推的。王拒绝当状元,说他自己考前恰好做过这道题——你看你看,宋代的学霸就流行“刷题”了——宋仁宗本来很赏识他的文采,现在见他又这么诚实,不住赞道:“我大宋有此等诚实人才,真乃国之大幸!”更坚持定他为状元并赐名王拱辰,于是这位18岁少年状元一下子声名鹊起。

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趁宋同西夏正在交战,撕毁“澶渊之盟”以白沟河为界的规定,向北宋勒索原北汉政权的领土及关南十州。为此,辽国多次派使者来宋纠缠寻衅,王拱辰旁征博引,据理力争,直斥其非,晓以利害,最后让辽国放弃了非分之想,不再轻举妄动。宋仁宗赞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可见王拱辰的德才兼备实至名归。

嘉佑元年,王拱辰官拜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掌握国家财政)使出使契丹。大辽皇帝知道王拱辰是少年状元,就特意设宴一起垂钓,每次钓到了鱼,就亲自向王拱辰敬酒。而且在王拱辰喝酒时,他还亲自弹琵琶奏胡乐,这在农耕文明看,在礼数上属于失了上下尊卑;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看来,性情豪爽,正直洒脱,讲究痛痛快快喝酒,讲什么框框条条?酒席上只有主客,没啥尊卑上下(请想想,金庸先生笔下乔峰就是这样的)。我们不禁感慨:有才干的人,不仅宋仁宗赏识,契丹皇帝也喜爱,真是“是金子在哪儿都闪光”!

再看作为使臣的王拱辰,参加辽方为其举办的宴会,与契丹人同坐豪饮,甚至“深夜狂醉,喧酗无状,或执虏之手,或拍胡人之肩,或联嘲谑之诗,或肆市廛之语”。看似不符合外交礼节,辽方却十分高兴,直呼其为“王见喜”。应该说这种人物还是较为少见的,不顾礼制、入乡随俗,身段灵活,“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能按实际情况变化做出相应变化,此等外交天才,毛泽东知道也会点赞的!

介绍一下王拱辰的家庭生活。

宋代有“榜下捉婿”习俗,放榜当天达官贵人带人哄抢进士、及第书生做女婿。参知政事(副宰相)薛奎就如愿把三女儿嫁给了王拱辰。欧阳修原配胥夫人早逝再娶杨夫人,杨夫人去世后,薛奎把四女儿嫁给欧阳修。这样一来,欧阳修和王拱辰成了连襟,年长五岁的欧阳修还要喊年龄小的王拱辰为“三姐夫”。

不成想,人有旦夕祸福,才婚后六年,薛三小姐因病去世,王拱辰便又娶了薛五小姐(薛三小姐生有子嗣,姥爷薛奎担心后妈对外孙不好,就让薛五小姐代替姐姐照顾孩子,这也是人之常情)。作为连襟的欧阳修,便作诗调侃王拱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哈哈,欧阳修扳回一局:可以听王拱辰叫他“四姐夫”了。

必须一提的是,《宋史·李格非传》记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就是说,王拱辰有个孙女嫁给了李格非,二人所生女儿就是大名鼎鼎李清照。那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见了王拱辰,必须规规矩矩给太姥爷请个安呢。(2024年4月21日写于“三得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