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闻> 正文

到东京福祉大学探索福祉养老课题的创业成功者

来源:日本华侨报    作者:王亚囡

季节变换、温度骤降,家中的一老一小,最易出现健康问题。儿科医院挂号处前,从凌晨就列起长龙;急诊室外,家属带着行李排床位;而最惨的,莫过于两头为难、疲于奔命的中年人,难免让人生出“众生皆苦”的慨叹。

当人类越来越长寿,高龄社会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让高龄者健康、快乐、高质量地生活,是放在社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但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的高龄介护领域还存在资源紧张、发展不均衡、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日本在福祉制度和护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处于亚洲领先地位。而在社会福祉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具有科研和实践优势的东京福祉大学,成为不少致力于福祉介护工作的学子的报考目标。

在东京福祉大学2023级新生中,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他就是在不惑之年远赴日本攻读社会福祉学博士的徐达。将蒸蒸日上的经营事业放在一边,毅然决然地重回校园,是什么给了徐达决心和动力?

本科就读于日语专业的徐达,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他考取了外语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逐渐接触到福祉、介护等专业领域。徐达曾经帮助不少国内劳动力赴日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考取介护福祉士的资质,进入医疗机构、养老设施及康复机构工作,又把先进的护理、康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国内,反馈于当地百姓。在工作中,徐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遇到过不少问题。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不断迭代的今天,以人与人的交流为基础的福祉介护工作,就更加凸显出其无可取替的重要意义。此时的徐达,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有着更清醒更务实的认识,他需要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重建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架构。

日本的人均寿命一直雄踞全球榜首,而日本的社会福祉制度也相对成熟和健全。除此之外,日本和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两国对于养老、敬老、福祉等概念的认识存在不少交集。在系统深入地对比中日、中韩、中德、中美在养老和福祉方面的现状、特点和差异后,徐达选择赴日深造。

东京福祉大学在高龄者福祉领域具有显著的科研优势,导师们具备丰富的一线福祉工作经验,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给予充分指导。“导师会结合中日两国的异同,从政策和制度的宏观层面,到技术实操的微观领域,进行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此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仅仅半年的学习就已经让徐达感到受益匪浅。

2010年,我国拥有注册护士数量为266万人,2020年,超过470万人。十年间,注册护士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昌明,让高龄者群体不断扩大。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目前中国有1.9亿65岁以上高龄人口,这样一算,我国每千名高龄者平均拥有的护士数量,只有24.70。而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千名高龄者平均拥有50名护士。我国高龄介护领域的资源配置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高龄者的需求,政策导向的利好,都让徐达看到了继续投身福祉事业的希望。

科学地防护,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科学的复健,有利于病患恢复的身体机能。高龄者的护理困难,不止于病痛的医治,更包括情绪的控制和疏导。当高龄者出现认知障碍后,抑或因药物副作用而产生情绪波动,这些,都是高龄介护的重点和难点。专业介护人员能够根据病患的反应,做出准确判断,有的放矢的提供心理疏导。而这也注定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全社会对于高质量护理人员的需求都将处于非常强烈的状态。

徐达告诉记者,完成东京福祉大学社会福祉学博士学位的攻读之后,他将返回祖国。一方面,他属意走向讲台,在为有志于福祉介护工作的后辈提供理论概念和专业指导,在进一步夯实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普及福祉介护理念;另一方面,他希望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开设养老介护机构,用点滴实践去丰富和健全基层福祉体系的架构。

养儿未必防老,但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知识,可以!对于全人类而言,高龄福祉,是事业,也是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