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闻> 正文

【本报评论】日本疫情新高峰来袭与中国“打卡武汉”对比的思考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作者:《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说起疫情,中日两国眼下的形势可谓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味。中国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况下,敞开胸怀表示将再次为湖北举行全球推介会,邀请外界“相约武汉”。但是,将目光转向邻国日本,自第二次解除“紧急事态宣言”以来,大阪、兵库、东京等城市新感染人数频频创新高,变异病毒确诊病例只增不减,第四波疫情已然到来,蔓延趋势堪忧。笔者无意去评论孰优孰差,但想到中日两国一路从防疫抗疫合作走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产业和疫情的各种艰难境地中还对双边关系一路摸索和尝试,便不禁想说,在疫情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挑战下,这样的“殊途不同归”,是在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防疫抗疫的背后,是国家机制、思路、智慧和力量的总和。先为武汉讲两句客观的话,从华南海鲜市场的恐慌,到奋不顾身的逆行者,再到摘掉口罩相约武汉,背后的付出和艰辛谁人知?诚然,文化、观念等都会影响防疫抗疫进展和结果。但面对国民健康和利益遭受疫情冲击,不得不说它是一块试金石,可试各种成色是否足。但就像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姐所言,中国努力只为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疫情这道坎,怎么跨,全在自己,但也为他人。我相信,经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抗疫良好互动后,面对中日相去甚远的疫情形势,定会有很多民众唏嘘不已。究竟叹什么,人人心里自有说法。

第二,疫情“温差”之下中日难以重启正常交流合作,影响深远。中日作为最重要的邻国和合作伙伴,如何能通过互鉴合作尽快解决疫情对双方交流合作造成的重大障碍意义十分重要。疫是“危”,也是“机”。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也并非意料之外。但笔者相信,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一直都在两国获得共识。原本,抗疫合作应成为中日共筑和深化良好关系的有力抓手,可现实很骨感,疫情形势拉开的距离,也不可避免成为中日抓住当下历史机遇深入探讨推进和发展双边关系的“绊脚石”。有些失去,或是无法挽回的。

第三,染指国际政治把戏和自身深陷疫情泥潭不无关系。疫情之下,国际政坛仍上演着针对中国的不怀好意的各种闹剧,日本也有意无意参与其中。除了美国因素外,这一方面是与日本长期对华战略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转嫁国内应对疫情乏力矛盾的一种表现。菅义伟内阁在防疫大考中,开始频受国民非议和指责。正如有些日本网友所说,“紧急事态宣言”似乎成为日本政府可出手的唯一防疫措施。甚至有评论家犀利指出,“安内”还未做好,何必着急“攘外”,本末倒置不可取。笔者认为,这和日本有意缓解国内防疫压力也有关。

疫情不应成为国家间交流合作的屏障。让疫情尽快过去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得失利害,是喜是悲,都取决于自身的决断。■